首页 - 信息中心 - 古董和收藏

绵竹年画的艺术欣赏

历史文化名城--绵竹,古有"西蜀"名邑、益州"重辅"、"洞天福地"、"小成都"之美称,今有"年画之乡"、"名酒之乡"之佳誉。因特产绵竹,汉初建县即以"绵竹"为县名。绵竹不屈不挠,越是风霜雪剑,竹针越坚硬,越是挺拔向上。伟大诗人杜甫特赞此竹,并以诗向唐时绵竹县令韦续觅竹。诗云:"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绵竹也盛产其它竹,皆可造纸,以是绵竹又有竹纸之乡的美称。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就是在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绵竹孕育出来的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乾隆、嘉庆年间,绵竹有大小年画作坊300余家,年画专业人员逾千人,年产年画1200多万张,产品除运销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和西南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风格独特。在绘制风格上,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与其它地区“色版套印”年画有明业区别。同样一张木刻版,通过不同艺人的加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所以用一句话概括,绵竹年画绘画画性强。它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是绵竹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另外,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和鸳鸯笔。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按制作方法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捶墨"即木板拓片(总称黑货),内容多为民俗和名人字画,神话传说等。"落墨":以水墨为主,色彩淡雅,近似国画"小写",内容多为神像和各种戏曲故事。"填色"(总称红货),按繁简可分七种,有"明历明挂"、"色金"、"印金"、"花金"、"常行"、"水墨"及"填水脚"。其中尤以"明历明挂"的绘制最为工整细腻,色彩也异常艳丽多彩。至于"填水脚",用色单纯,寥寥数笔,挖主写意,却十分生动传神,非绵竹年画高手,不能为之,被专家学者淮为珍品。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绵竹年画专用粉笺纸的开张)。所谓大毛,就是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公等武将,飞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者,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其画稍小于前者,此类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那有魅力的艺术造型,特别逗人喜爱。此外还有一种属于稀有的落地门神,它是一种与大门一样大小的特大门神。这类门神常见于旧时代大户人家的庞大龙门之上,内容多为武将。

年画概况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别具一格。绵竹年画的斗方,并非文人戏笔,而是《老鼠娶亲》、《三猴烫猪》等讽谕性独幅小品。绵竹年画的横披,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文姬归汉》、《迎春图》等。

《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绵竹年画条屏有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之分。内容多表现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一类,如《三国演义》、《百寿图》、《二十四孝》等。

绵竹年画的中堂均是表现吉祥内容,如《麻姑献寿》、《紫微高照》等。现在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同时装裱形式和内容等都做了改革和创新,深受人们的青睐。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浇灌培育这株民间艺术之花。1962年成立了绵竹年画社,使绵竹年画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老艺人共同努力,对传统年画进行了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开发、创新,使绵竹年画响誉四海,再造辉煌。

截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所收藏;已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中国》、《今日中国》、香港《文汇报》、《申报》、《新晚报》、台湾《大地》等两百多家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宣传、介绍。先后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上沃尔特、马里、智利、香港、台湾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其艺术价值得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1962年,绵竹年画在中央美术馆展览,郭沫若观后,即兴赋诗赞曰:"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了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1979年,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莅蓉,在关于巴蜀文化的一次谈话中,她说:"绵竹年画是地道的民族文化,地道的乡土艺术。美国大百科全书都有记载。"同时,绵竹年画社每年都有数百幅绵竹传统年画、手绘年画、蜀绣年画、绵竹年画手绘挂历、手绘明信片、出版年画、广告年画、木雕年画、绢绘年画在国内外销售,或作为国事对外宣传的馈赠礼品。

近年,在中央、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60多万、新建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她将成为融收藏、整理、研究、创作、出版、开发、销售、传授年画技法为一体的年画专业博物馆。


相关文章链接:

 

信息中心

最新文章

快速搜索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