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古董和收藏

真丝和仿真丝的鉴别和织绣品赏鉴

真丝和仿真丝的鉴别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面料,质感看上去跟真丝非常相似,手感也很顺滑,但价格要便宜2/3左右。

潘先生经营丝绸生意多年,他现场演示辨别真丝和仿真丝的方法:用火烧丝料的边缘,如果是真丝则看不见明火,有烧毛发的味道,丝灰成黑色微粒状,可以用手捏碎;而仿真丝遇火则会起火苗,火熄后边缘会留下硬质的胶块。

另外,仿真丝面料从外表上看反光明显,质地也比较轻薄;真丝则有吸光的性能,看上去顺滑但不会起镜面,丝线比较密,纯度越高的丝绸密度也越大,手感也越好。

潘先生也特别提到真丝织锦在裁衣前期的处理方法:真丝遇水会收缩,所以把布料交到裁缝店之前一定要先拿回家进行浸泡处理,即把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5个小时以上,让布料完全吸收水分再晾干,然后再浸泡第二次。经过两浸两晾之后真丝才不会变形,做成衣服之后便可以随意洗涤。不过,如果是选用真丝中高档的货色,最好便是拿去干洗,布料也不用事先经过浸泡处理了。

织绣品赏鉴

对织绣品的赏鉴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几方面了解。在品种方面以织和绣而言,织就通经纬线的各种交织变化而成的丝棉织物,通常所说的绫罗绸缎就是各种不同的丝织物,其中缂丝最珍贵。绣就是刺绣,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的一种再创作。按设计要求,以针引线,进行穿刺,通过运针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技法可分为锁绣、钉绣、平绣、纳绣、十字绣、打籽绣、编绣、剪贴绣、串珠绣、发绣等,以清代形成的四大名绣,代表了我国刺绣的最高水平。

织绣年代的鉴别应从质地、纹样、色彩、款式等方面识别。质地就是织绣品的底料,它的制作结构很具有断代性。例如五枚缎,目前所知,它的出现最早在元代。所以如果见到的织物是五枚缎,它一般不会早于元代。如果见到一件八枚缎,它的产生一般在清代,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

纹样和色彩也最能反映不同时代的变化,而且有时同瓷器、绘画等艺术品一样都有同时代特征。比如绣品上龙的变化,明代以前的龙身体细长、造型多变,甚至连龙爪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但到明代,龙的造型逐渐定型,龙头扁状、侧面、猪嘴、尖齿,嘴巴上唇明显拉长,并向上翻翘,头上毛发合拢后向上,花肚皮,轮形五爪,样子凶猛。到明代中期龙嘴闭合,上下长短基本相当。到明晚期,龙头加大,双眼突起,嘴开启,常作戏珠状;入清后,龙身逐渐变粗,龙头如猪头,眼神无力,龙须披散,到清期更是如此。

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装饰性强、庄重,明万历时流行著名的万历五色。清前期颜色深、暗、沉重,接近明代。乾隆时期流行玫瑰紫、绛色;嘉庆时流行香色、浅灰色和棕色;咸丰同治间流行蓝、驼、油绿和米色等;光绪宣统时,则用宝蓝、天青、库灰色等。

款式也是年代鉴别的要素之一。例如袍衫的款式演变,清初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宽松式;清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式袍衫的款式又变紧身起来。总之年代的鉴别应综合多方面的内容考察才能断代。

别一件织绣的品种和年代,最终是要确定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在鉴别一件绣品的艺术价值时应从艺术性、品相、尺寸、珍罕程度等方面考虑。织绣品有多种艺术风格,如宫廷风格、民间风格、人文书画风格等,同时还有雅与俗、精与粗的不同,因此其艺术价值也就不同。


相关文章链接:

 

信息中心

最新文章

快速搜索站内文章